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企业要闻

喜讯 | 22所昆明站110雷达被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

来源:     作者:信息发布人员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2年04月02日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    
近日,工信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,22所昆明站110雷达榜上有名!
经22所申请、国资委推荐、专家评审、现场核查、网上公示等程序,历时近一年,110雷达终获认定。
在110雷达保护规划方面,22所将不忘初心,发挥央企责任,以继往开来的勇气和科技创新的担当,加强国家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,创新活化利用方式,传承弘扬优秀工业文化,让军工历史遗产永续发光,开创军工雷达新篇章。

【新闻深一度】
110雷达从1959年开始研制,1977年正式部署,历时长达18年,工程合计近50万平方米,耗资3亿多人民币,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,实属壮举。其雷达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控制技术、通信技术、以及基础电子技术均代表了我国当时独立自主的科技能力,并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。110雷达项目(包括天线罩)曾获国家科学大会奖、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。
110雷达全重400吨,转动部分重180吨,天线罩由1581块表面积1平方米、厚度0.2米的六边形蜂窝玻璃钢拼合,并用6万多个螺钉连接而成。球面直径44米,高36.5米。如此巨大的110雷达矗立于高高的劲松山之巅,茫茫丛林之中,远看宛如一个闪闪发光的“大地球”。

上世纪90年代,随着我国中心工作向经济建设转移,国家决定将110雷达退役报废。22所随即向上级机关申请接管110雷达站用于电波观测。
2002年,昆明站正式建站,并陆续建成电离层信标监测仪、斜探测仪等电波观测设备。2011年底,22所将110雷达改造为电离层非相干散射雷达。2021年10月,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昆明站为电磁波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,成为国家级创新平台,主要开展我国中低纬过渡区电磁波环境观测、特性研究、模型开发与应用研究,以及开放共享与社会服务。

110雷达所标记的一段历史、包含的一段军工记忆,体现了当时我国最高科学技术水平。虽然建设初衷的任务周期早已结束,但部分技术分系统的使用年限仍远超设计寿命,直至今日甚至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,它体现了我国军工质量可靠性水平,代表了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,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。近五十载风雨洗礼,110雷达“旧貌换新颜”,在一次次电波观测研究中发光发热,点亮了一个又一个科研创新的光辉足迹。

打印  | 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