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王文取是中国电科51所基础产品部软件组组长,他胸怀强军报国的理想,多年来始终瞄准信息技术前沿,在雷达电子对抗领域的信号处理和FPGA软件开发一线默默耕耘,经过多个项目的论证、研制和外场试验的洗礼,一步步成长为信号处理专业骨干技术人员;他以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,奋战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线,承担了多项国防科研项目研制工作,为我国电子对抗领域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,近日被评选为“中国电科杰出青年”。
“科研工作是艰辛的,但我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,从项目实践中我可以发现很多乐趣,并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,这将是我一生努力的方向。”
在承接某重点任务项目时,由于技术体制难度大,需要突破多个关键技术,作为该项目的信号处理软件负责人,他深感压力和责任重大,因此从接手该项目起,他始终以强烈的紧迫感潜心学习,积极拓展知识领域。期间,他与团队一起,不断地仿真信号处理流程,分析可行性和每个指标的可达性,几十次的讨论和迭代,通过多种资料的学习和现场试验的实践,最终高质量完成两个信号处理软件配置项任务书、需求规格和实施方案。15万行的FPGA代码、20多片FPGA的开发和调试工作,期间还要同时完成国产化硬件平台的指标验证测试等,在项目攻关关键时期,他冲得上顶得住,一项项成果,确保研制工作稳步推进。
项目在外场联试时,装备需要在北京、南京、西安各个场地进行联试工作,舍小家为国家,坚守试验一线,经过两年多日日夜夜验证与优化,摸索着每种场景下目标的参数估计,不仅保障了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,还努力实现装备性能最大化、战场效能最大化,他用突出的业绩和过硬的作风,展现了军工人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。
每当谈起科研工作,王文取朴实低调的话语中充满自信和光芒,“未来电子战将实现智能化,我们要努力做到了灵巧化、创新化,只有这样才能向智能化不断迈进。”他常常对徒弟们这样说。
科研需要创新,也需要传承,王文取经历了从跟着师傅做科研,到现在带着徒弟做科研的转变,也将前辈们传承下来的军工精神传递给新一代的军工接棒人。在“导师带徒”过程中,他十分注重对徒弟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,他要求徒弟们不仅要打牢专业知识的根基,更是鼓励他们自主学习、自主创新、自主科研。他常跟徒弟们说,“科研工作需要不断创新,要积极地探索尝试,不论成功还是失败,都是收获,不要害怕挫折,坚定地走下去就会成功。”他始终坚信,只有掌握关键技术,实现装备的自主创新,才能把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,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和国防安全。
王文取是同事眼中的楷模,是青年职工心中的良师,但在家庭里,他却常常只能遗憾地缺席,由于科研工作十分繁重,他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。“没有犹豫、没有抱怨,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,不计较微小的得失”,这是他的真实写照,正是这赤诚的情感与孜孜以求的坚守,确保了一个个国防重点项目的高质量完成,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军工人的责任担当。
(来源/51所)